Sunday, March 11, 2007

The Wedding Banquet

对《喜宴》早已慕名,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观赏李安导演的这部大作。

说是大作,因为作品的年代以及所触及的题材在当时可以说是标新立异,大胆作风,而且拍来行云流水,细腻而且主题丰富,层次分明。个人认为,是李安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故事以一对同性恋人为了向华人传统父母交待而和一位华裔女子假结婚铺陈。乍看故事的重点似乎是同性恋面对传统的挑战。但是低下却充满了很多对华人传统观念的铺陈,比方说传宗接代,又比如华人传统喜宴的喧闹、闹洞房,华人结婚的繁琐仪式以及西方公证结婚的简便相对比。李安只是平铺直叙告诉大家这些仪式,并没有带有任何批判心理和态度。

要怎么看待这些,就完全是看观众本身的理解或接受程度了。我个人比较不拘泥于传统,所以当看见新郎新娘必须遭受这么多“折磨”的时候非常不能理解,甚至很厌恶。所以你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我不会要婚姻,只是这些繁文缛节就已经是让人非常难以接受。一群人闹洞房的行为更是让我马上升起“这就是丑陋的中国人(华人)”的念头。是的,我是反传统的。

不过看见戏中的父母,心里不免戚戚然,特别是结尾,留下的虽然是最好的结局,却也是一个让大家“遗憾”或惆怅的结局。故事里五个人物以后如何面对彼此,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命运实在值得让我们一起探讨(似乎还可以再拍续集)。

特别喜欢他们五人一起看喜宴的照片开怀大笑的样子。也许那是一场笑话。也许,那是他们一起为了迎接未知的未来而抱持的乐观。只是一旦看见现实(两位同志恋人的亲密照片)大家的马上变了脸色,然后再以一种不可说不可语的态度告别。

是的,有些话根本不需要说得很白。说穿了,大家只有尴尬。隐讳一点,彼此都有个下来的台阶。这何尝也不是中华五千年的“优质”传统文化之一。

看李安的电影就是这样。总会让我有一种惆怅,心里头某个角落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揪着的感觉。也许戏里的人物心态太过真实。我们何尝不是被什么东西绑着。

我们又何尝不是以回避或“乐观”去面对?

No comments: